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汇配资
近日,有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发布消息称,广西合浦县一家月饼加工厂发生事故,有员工掉进生产月饼的搅拌机里,几天后才被发现,做出来的月饼被卖出,并配有一张《合浦县召开2025年食品加工企业事故警示教育会议》的截图。据合浦县官网,会议主要内容为深刻汲取合浦县某食品加工企业“9•6”机械伤害事故教训,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署全县食品加工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9月29日,合浦县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9月6日10时56分,合浦县浦缘丰食品有限公司在调试设备过程中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一名员工操作不慎,手臂被面粉搅拌机卷入汇配资,头部被夹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时,该企业尚未开始生产月饼,事故发生后,我局第一时间责令企业停产整顿,至今未恢复生产,不存在网传情况。
工人如果掉入搅拌机,属于很严重的安全事故,如果还无人察觉,甚至继续生产月饼并流入市场,简直是骇人听闻。这样的传言,不仅会让人们感到恐惧和愤怒,更会引发大众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强烈担忧。
现在,可怕的谣言虽已被官方通报击碎,但背后暴露的安全生产监管痛点却依然值得深思。此次事故中,月饼加工厂员工在调试设备时发生机械伤害,暴露出操作规范培训缺失、设备防护装置失效等基础性问题。事先调试设备本就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却夺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汇配资,实在令人心痛扼腕。
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责令企业停产整顿,迅速召开警示教育会议,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处置效率,却难掩“亡羊补牢”的被动。生命一旦逝去就无可挽回,为什么安全生产的警钟,总要等到鲜血流淌之后才能敲响?为什么监管的力度,总是在悲剧发生后才进一步“加大”?
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鲜见,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通报情况、召开警示会议、责令企业整改,一套流程下来看似高效严谨,但细究便会发现,这些举措更多是对已发事故的“善后处理”。以合浦县这场事故为例,若在设备调试前,监管部门能对企业的安全操作规范、设备防护措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若企业日常培训中,能让员工真正掌握应急处置技能而非流于形式,这场悲剧或许就能避免。
“安全重于泰山”早已是安全生产的共识和基本原则,但总有部分企业为追求效率和利润,忽视安全规程,在安全措施上偷工减料;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也因人力有限难以实现常态化巡查,导致安全防线常在“侥幸”与“疏漏”的夹缝中松动。
此事也提醒有关部门,信息的透明与及时公开至关重要——既要迅速辟谣,稳定民心,更要以事故为鉴,举一反三,将监管的关口前移。只有真正吸取血的教训,将安全视为生命线,而不是应付检查的纸面文章。让安全检查成为常态,让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将安全教育嵌入企业生产全流程,才能为生命安全筑牢防火墙。
同时,对于这种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煽动恐慌情绪的造谣行为,也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既给公众一个交代,也形成震慑,以儆效尤。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安全生产连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如果监管总是只看到“事故后的问责”,却在“事故前的预防”上存在疏漏汇配资,或是等到出了问题才进行运动式整治,那么安全生产中深层病灶就难以得到根治。唯有将监管触角延伸至生产每个环节,把安全意识刻进企业基因,才能让“机器吃人”的悲剧不再上演,让“舌尖上的安全”真正可感可触。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